拒絕脆弱的中產階級

新貧焦慮席捲而來,衝擊最大的中產階級,要如何應對,才能掙脫為錢而苦的老鼠競賽陷阱?景氣持續看壞,再加上對未來極度缺乏安全感,台灣社會已經進入新貧窮時代。
國庫窘迫,民間也阮囊羞澀。據行政院主計處最新公布的統計,去年每人每月的薪資約41,000元,比前年只多了557元;今年大多數企業不是未加薪,就是減薪,平均薪資預期將比去年低。
此外,去年每戶平均年收入約109萬元,比前年多1,903元,是有史以來增幅最少的一年,今年恐怕將首度出現負成長。
國庫窘迫,民間也阮囊羞澀。據行政院主計處最新公布的統計,去年每人每月的薪資約41,000元,比前年只多了557元;今年大多數企業不是未加薪,就是減薪,平均薪資預期將比去年低。
此外,去年每戶平均年收入約109萬元,比前年多1,903元,是有史以來增幅最少的一年,今年恐怕將首度出現負成長。
新貧恐慌席捲中產階級
真要說窮,未必全然正確。截至今年8月底,台灣外匯存底還有1,100多億美元,是世界第4高;民眾荷包也不盡然空空如也。但是,為什麼還是覺得自己變窮了?
民眾焦慮窮的不只是現在,也是未來;怕窮到自己,更窮到子孫。不只是台灣,這股新貧恐慌也已席捲美國。躋身新貧一族的,正是為數最多的中產階級。
前年,一份美國報告比較1998年和1973年上班族的平均工資,結果在考慮通貨膨脹因素之後,98年平均每小時的工資竟然比73年還低了6.2%。另一方面,根據「美國消費者聯盟」2000年的研究,53%的美國家庭所賺的錢僅夠餬口,不但沒有積蓄,還欠下一堆爛債。
最極端的預測是,將來年薪5萬美元(約合台幣170萬元)的上班族,都有可能淪為街頭流浪漢。
問題是,政府政策通常是救富救貧不救中產階級,正如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華倫(Elizabeth Warren)在《脆弱的中產階級》(The Fragile Middle Class)一書中所形容,受這波不景氣衝擊最大的,是2邊不靠的中產階級。華倫分析,大多數中產階級的財務基礎非常脆弱,收入來源很單一,不是薪資、共同基金就是信用借貸,一遇不景氣,或被裁員、或遭減薪,生活即刻出現問題。
民眾焦慮窮的不只是現在,也是未來;怕窮到自己,更窮到子孫。不只是台灣,這股新貧恐慌也已席捲美國。躋身新貧一族的,正是為數最多的中產階級。
前年,一份美國報告比較1998年和1973年上班族的平均工資,結果在考慮通貨膨脹因素之後,98年平均每小時的工資竟然比73年還低了6.2%。另一方面,根據「美國消費者聯盟」2000年的研究,53%的美國家庭所賺的錢僅夠餬口,不但沒有積蓄,還欠下一堆爛債。
最極端的預測是,將來年薪5萬美元(約合台幣170萬元)的上班族,都有可能淪為街頭流浪漢。
問題是,政府政策通常是救富救貧不救中產階級,正如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華倫(Elizabeth Warren)在《脆弱的中產階級》(The Fragile Middle Class)一書中所形容,受這波不景氣衝擊最大的,是2邊不靠的中產階級。華倫分析,大多數中產階級的財務基礎非常脆弱,收入來源很單一,不是薪資、共同基金就是信用借貸,一遇不景氣,或被裁員、或遭減薪,生活即刻出現問題。
貧窮是生命的常態
美國現有100多萬家庭宣布破產,情況還在持續惡化。「下回景氣跌入谷底時,現在許多工作穩定的人可能都會丟掉飯碗,只有宣告破產一途,」華倫露骨直言。話說回來,還不到兩袖清風的程度,卻徨徨然覺得自己變窮,反映出中產階級深度焦慮未來的心理狀態。分析過去幾次景氣循環,面對長時間、大規模的衰退,中產階級通常有幾種截然不同的應對觀點。
有些人達觀擁抱顏回樂在簞食瓢飲的安貧樂道。以日本為例,泡沫經濟初崩盤時,作家中野孝次寫了一本《清貧思想》,連續3年蟬聯10大暢銷書排行榜。中野孝次觀察,日本社會累積數十年的富裕,呈現出的橫流物慾,是一種結構性的瘋狂。因不景氣興起的貧窮感,反而有助於洗心滌性。中野孝次提倡的清貧,是自覺的選擇。也就是說,清貧是一種處世態度,貧窮將是生命的常態。
作家魯迅大肆韃伐的阿Q思維,在漫長凋年也有了滋長的土壤。或主張,百業蕭條通貨緊縮,口袋的錢不是變少,而是變大了。這說法有部份真實,不過10年前,薪水階級一輩子不吃不喝,也買不起台北市一棟數千萬的豪宅,現在房市跌幅超過3成,竟也做起買豪宅不算太離譜的白日夢。
就看這位最近被公司減薪的文字工作者吧。有一天她異想天開高賦「新貧狂想曲」,因為她看報紙報導,某位台灣科技新貴一年來資產縮水140億元,突然她靈光一閃:「我和科技首富的差距縮短了140億,那不就表示我賺了140億?」頓時,她覺得自己「變闊了」。不過,做阿Q要有個前提:阿Q仍然有工作,而且收入不能比過去差太多。根據以往的經驗法則,最多數中產階級還是選擇積極面對困境,努力擺脫貧窮的苦追。
難怪,揭露富人規則的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(Rich Dad, Poor Dad)這本書,會在經濟困頓的這一兩年,在全世界及台灣火熱暢銷。作者萊西特(Sharon L. Lechter)鼓勵中產階級掙脫為金錢工作的緊箍咒,要讓錢為你工作。萊西特比喻,過去念書、進大學、找工作、等退休的理財人生,是老鼠賽跑的陷阱,上班鼠輩不停為老闆工作,通過繳稅為政府工作,通過房貸、信貸為銀行工作,最後帳單愈積愈高,工作愈來愈賣命,終陷財務緊張的泥淖不可自拔。「經濟頭腦是在解決自身經濟問題的過程中鍛鍊出來的,」萊西特有感而發地說。
個人如此,企業又何嘗不受新貧焦慮的威脅?企業營收銳減一半,頻傳縮編或關門,向來長於政經分析的英國《經濟學人》週刊反向思考,指出困局適足以淬煉管理者的應變能力。新經濟的企業經理人,大多是在過去十年榮景中成長、拔擢而出,缺少過苦日子的歷練。就好比人生,經營企業也需要「貧苦」的記憶。
「君子固窮;小人斯濫矣。」《經濟學人》點醒,困在危棋中的企業,最關鍵的是要有撐下去的鬥志。最近有一些管理學說,特別比較上世紀初兩位傑出的南極探險隊長謝克爾頓(Ernest Shackleton)和史考特(Robert Scott),謝克爾頓長期面對極地惡劣天候,想出許多創新方法鼓舞隊員鬥志,最終全隊一起攻克南極;能力突出的史考特雖然也到達終點,他的隊員卻全數罹難。迎戰新貧時代,不論個人或企業,都需要更多的謝克爾頓精神。
有些人達觀擁抱顏回樂在簞食瓢飲的安貧樂道。以日本為例,泡沫經濟初崩盤時,作家中野孝次寫了一本《清貧思想》,連續3年蟬聯10大暢銷書排行榜。中野孝次觀察,日本社會累積數十年的富裕,呈現出的橫流物慾,是一種結構性的瘋狂。因不景氣興起的貧窮感,反而有助於洗心滌性。中野孝次提倡的清貧,是自覺的選擇。也就是說,清貧是一種處世態度,貧窮將是生命的常態。
作家魯迅大肆韃伐的阿Q思維,在漫長凋年也有了滋長的土壤。或主張,百業蕭條通貨緊縮,口袋的錢不是變少,而是變大了。這說法有部份真實,不過10年前,薪水階級一輩子不吃不喝,也買不起台北市一棟數千萬的豪宅,現在房市跌幅超過3成,竟也做起買豪宅不算太離譜的白日夢。
就看這位最近被公司減薪的文字工作者吧。有一天她異想天開高賦「新貧狂想曲」,因為她看報紙報導,某位台灣科技新貴一年來資產縮水140億元,突然她靈光一閃:「我和科技首富的差距縮短了140億,那不就表示我賺了140億?」頓時,她覺得自己「變闊了」。不過,做阿Q要有個前提:阿Q仍然有工作,而且收入不能比過去差太多。根據以往的經驗法則,最多數中產階級還是選擇積極面對困境,努力擺脫貧窮的苦追。
難怪,揭露富人規則的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(Rich Dad, Poor Dad)這本書,會在經濟困頓的這一兩年,在全世界及台灣火熱暢銷。作者萊西特(Sharon L. Lechter)鼓勵中產階級掙脫為金錢工作的緊箍咒,要讓錢為你工作。萊西特比喻,過去念書、進大學、找工作、等退休的理財人生,是老鼠賽跑的陷阱,上班鼠輩不停為老闆工作,通過繳稅為政府工作,通過房貸、信貸為銀行工作,最後帳單愈積愈高,工作愈來愈賣命,終陷財務緊張的泥淖不可自拔。「經濟頭腦是在解決自身經濟問題的過程中鍛鍊出來的,」萊西特有感而發地說。
個人如此,企業又何嘗不受新貧焦慮的威脅?企業營收銳減一半,頻傳縮編或關門,向來長於政經分析的英國《經濟學人》週刊反向思考,指出困局適足以淬煉管理者的應變能力。新經濟的企業經理人,大多是在過去十年榮景中成長、拔擢而出,缺少過苦日子的歷練。就好比人生,經營企業也需要「貧苦」的記憶。
「君子固窮;小人斯濫矣。」《經濟學人》點醒,困在危棋中的企業,最關鍵的是要有撐下去的鬥志。最近有一些管理學說,特別比較上世紀初兩位傑出的南極探險隊長謝克爾頓(Ernest Shackleton)和史考特(Robert Scott),謝克爾頓長期面對極地惡劣天候,想出許多創新方法鼓舞隊員鬥志,最終全隊一起攻克南極;能力突出的史考特雖然也到達終點,他的隊員卻全數罹難。迎戰新貧時代,不論個人或企業,都需要更多的謝克爾頓精神。
eXfuze F1 team --- explore the power of seven +